跳到中央內容區塊
選單
:::
:::

龍座熏爐
典藏品

  • 英文名:dragon figure base pottery incense burner
  • 館號/編目號:NMNS000532

館藏編目號NMNS000532號,入館時鑑定為戰國時代作品,重1195克,寬19.5公分,高19.1公分,長16公分,灰陶質,器表部分殘留紅、黑彩,高足器形。底座為一隻昂首蹲臥,張口吐舌(舌已損),卷尾高翹的「龍」形獸,雙耳後仰伏貼頭頂,看起來更像一隻呆萌的蜥蜴。器蓋頂也浮塑了兩隻盤繞對峙,吐火搶珠的「螭龍」,這兩隻龍形獸四足成爬行姿,撐在身體四周,尖銳的五趾大張;龍身細長,各自捲曲成近如意形,且兩龍頭尾相對,頭部呈側面,僅塑單眼,有兩耳,張口鼓目尖牙,正對著作為龍珠的器蓋中心圓形凸起。四周又浮塑著細長條狀捲曲成的8字形或連續8字形卷雲紋;器蓋上及高足上有許多小小的圓形鏤孔,為出煙處,足部飾突弦紋。 薰爐是一種用來燃香、薰香的器物,是由一個有許多鏤孔的蓋和爐身構成,有時加上一個底座的淺盤。材質上除了陶質,銅、瓷、玉質都有,常見器形有高足的豆形器、博山爐形,或是足部作成各種鳥獸人物的變形高足器,另外則是做成三足或四足的缽、罐的型態。據考古成果來看,最早在距今4000-5000年前的紅山文化、龍山文化都已經出土了陶製的薰爐。古人用薰爐,除了除惡臭,也為了禮儀,上朝前要薰衣,或是用在祭祀上,例如祭謁陵墓宗廟必須「執香爐」,因此香也被認為具有溝通神靈的功能;甚至是漢代以後流行的博山爐,就是將器蓋作成一座海外仙山的模樣,更加賦予了薰爐的特殊意義。 另一方面,薰爐的出現,同時也代表了古代製香產業的發展,不論是蕙草、沉香、乳香、丁香、龍腦等各種現代耳熟能詳的香料,自古以來就被珍視使用,這一點,不論是史籍記載裡,或是考古發掘的成果都能清楚的認識到。也因此,古代薰爐的研究,除了優美的器形變化之外,背後相關的產業活動,也是歷史考古學家所關心並且感興趣的課題。 

龍座熏爐
龍座熏爐
2023/12/11 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