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中央內容區塊
選單
:::
:::

人與諸天神佛的對話-從萬福宮看中國人的心靈世界
搜主題

  • 人類文化廳/2F/「漢人的心靈生活」展示區
  • 2005/08/02
     ( 科博電子報第236期 )
  • 作者:廖仁滄(文,圖)
萬福宮
萬福宮
裝飾華麗的八卦藻井
裝飾華麗的八卦藻井

「上車睡覺、下車看廟,走到景點,拍照拍照。」這是去過中國大陸旅遊的人都會聽到的一句順口溜,生動傳達了大陸旅遊的景象,上車睡覺很好理解,那為什麼下車看廟呢?

廟,是中國人傳統聚落的信仰中心,依照的廟祭祀圈的大小可以分公廟、角頭廟及私廟等。公廟是整個聚落居民共同祭拜的廟宇,角頭廟是以小區域或村里為主為祭祀圈的廟,私廟則是同姓或家族自行祭拜的廟。在台灣,廟的空間不只是人祭拜神的場所,也是神服務人的地方。人們利用祈禱、許願、祭祀、法會等活動,請求神明以靈力來指點迷津,化解各種困境,進而求取具體利益與心靈和諧。

在人類文化廳「漢人的心靈生活」展示區裡,來訪的觀眾常驚訝於博物館將整座廟移植到室內的展示空間中。這座在博物館裡具體重現的廟是「萬福宮」,位於高雄縣茄萣鄉萬福村白砂路,是茄萣鄉福德村、萬福村、白雲村三地的信仰中心,廟中主祀李、池、吳、朱、范五府千歲。在清光緒三年(1877年)元月創廟之後,屢有修葺。博物館展示的是民國77年2月拆除後,本館於當年10月將整批雕刻構件買下,並用新材補充缺失構件組裝而成,空間格局由前至後依序為拜亭、三川殿、正殿。為了讓來訪者能夠更清楚的欣賞雕梁畫棟之美,所以館方將柱子截斷後,把整個屋頂結構用懸吊的方式掛在屋頂樓板,只留正殿神龕面之柱子落地。

過去的中國人是貧困的,尤其台灣早期是移民社會,生活更是艱苦,人們懷抱著對於未來的期待而活著。為了自己本身,也為了所屬的家族,他們懷抱著登科及第、財源廣進、福壽綿延、多子多孫的期望,人們也將這些期望利用各種方式來呈現,廟宇是地方的信仰中心,也是人與神交通的所在,因此廟宇的建築裝飾,例如石雕、木雕、彩繪、剪黏等等常常顯現出這類對未來的期望,也因此神話人物、吉慶圖騰便成為此類裝飾常見的主題。例如「八仙」的故事在中國隨處可以聽聞,以鍾離權、呂洞賓、張果老、藍采和、韓湘子、曹國舅、李鐵拐、何仙姑八位仙人為主題的裝飾更是隨處可見。這包括了男女兩性、老翁少年、書生武將、皇室乞丐各種角色的八位仙人,無論是誰,原本都是凡夫俗子,都是經過一番努力奮鬥才能長生不老,得道成仙。因此給人無論出身如何,只要努力就能修成正果的啟示。此外,信仰中心的廟宇也常是聚落集會的場所,許多傳統的忠、孝、節、義等等美德也會透過廟宇的裝飾藝術來呈現,將歷史典故或人物傳說的再現,彰顯中國傳統社會中對此類美德的尊崇。

廟宇既然為人與諸天神佛交通之地,又是聚落信仰及集會的中心,兼之擁有取之不盡的裝飾題材,為了表示自己對信仰的虔誠,人們總是費盡心力來建設廟宇,因此廟宇常是一個聚落裝飾最為華美的地方,可以說是一個區域地方美術的精華所在。只是通常作為裝飾重點的屋頂真的都有點高度,加上廟宇常是香煙繚繞,要看清楚並不容易,不過到博物館來就沒有這些問題了,絕對可以舒舒服服的體驗廟宇建築的裝飾藝術之美,進而了解中國人心靈深處的世界。

局部的八仙彩繪
局部的八仙彩繪
相關標籤:
延伸閱讀
2022/11/22 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