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中央內容區塊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Search
選單
:::
09:00 -17:00
網站導覽
諮詢信箱
會員登入
會員中心
會員登出
English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921地震教育園區
鳳凰谷鳥園生態園區
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
全站搜尋
最新消息
參觀與服務
展覽與劇場
學習推廣
研究典藏與出版
關於科博館
最新消息
最新消息
活動行事曆
新聞中心
影音中心
活動剪影
參觀與服務
開放時間
票價資訊
交通與停車
入館與優惠
附屬空間
綜合服務中心
數位典藏與學習中心
書店禮品
文創商品
餐廳
自然科學藝術廊道
導覽及服務
無障礙服務
iCoBo APP
團體預約
常見問答
遺失物公告
展覽與劇場
當期展覽
展區資訊
樓層及設施
生命科學廳
人類文化廳
地球環境廳
科學中心
植物園
劇場資訊
場次時間
劇場位置
太空劇場
立體劇場
影片回顧
巡迴展
申辦程序
項目列表
展覽回顧
學習推廣
博物館教育
解說服務
演示教學
環境教育
動手做
幼兒科學園
自然學友之家
活動報名與預約
學校服務
到校服務
補助偏鄉中小學
補助中部中小學
大專生實習
自然史教育館
科普傳播頻道
科博做伙講Podcast
科博揪咪秀Podcast
NSL自然科學現場
臺科秀
駐館藝術家
研值特搜隊
駐園科學家
線上博物館
線上導覽
科教影音
線上閱讀
學習主題
最新學習資源
最新學習主題
主題導覽搜尋
研究典藏與出版
關於典藏
蒐藏數量
研究人員與著作
出版查詢
藏書查詢
圖書館服務
認識圖書館
最新消息
館際合作服務
閱覽規則
圖書借閱規則
電子期刊與資料庫
彭鏡毅博士紀念獎
關於科博館
使命與策略目標
現任館長
科博標識
組織與職掌
歷史與沿革
館史
歷任首長
大事紀
重大政策
行政服務
政府公開資訊
檔案應用專區
廉政園地
跨機關與國際合作
雙語詞彙
場地租借
加入我們
申辦恐龍卡
志工家族
加入會員
徵才訊息
訂閱電子報
資訊中心
資訊圖像
資訊開放
諮詢信箱
921地震教育園區
鳳凰谷鳥園生態園區
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
活動行事曆
活動預約
線上購票
博學多文
志工家族
加入會員
線上博物館
場地租借
文創商品
資訊圖像
:::
首頁
學習推廣
學習主題
主題導覽搜尋
放大字級
預設字級
縮小字級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Line
列印
:::
主題導覽搜尋
查詢關鍵字
查詢
主題指標
美學教育(17)
防災教育(2)
環境科學(109)
資訊科技(19)
海洋教育(20)
生命科學(192)
地球科學(63)
人類文化(81)
物理(29)
化學(4)
課綱指標
語文領域(2)
數學領域(2)
社會領域(79)
自然科學領域(265)
健康與體育領域(12)
綜合活動領域(11)
藝術領域(36)
科技領域(14)
生活領域(6)
環境議題(153)
性別平等議題(1)
人權議題(2)
海洋議題(49)
科技議題(40)
能源議題(6)
原住民族議題(14)
生命議題(8)
法治議題(1)
資訊議題(2)
安全議題(1)
防災議題(3)
生涯規劃議題(7)
多元文化議題(25)
閱讀素養議題(1)
戶外議題(20)
國際議題(4)
SDGS指標
SDG 2 消除飢餓(4)
SDG 3 健康與福祉(12)
SDG 4 優質教育(144)
SDG 5 性別平權(1)
SDG 6 淨水及衛生(1)
SDG 7 可負擔的潔淨能源(5)
SDG 8 合適的工作及經濟成長(7)
SDG 9 工業化、創新及基礎建設(3)
SDG 11 永續城鄉(14)
SDG 12 責任消費及生產(10)
SDG 13 氣候行動(8)
SDG 14 保育海洋生態(57)
SDG 15 保育陸域生態(130)
SDG 16 和平、正義及健全制度(1)
SDG 17 多元夥伴關係(3)
查詢
搜尋結果 "
" ,共 120 筆資料:
排序方式:
新 → 舊
舊 → 新
動物
EP.30 送里幸蝠 feat. 張恒嘉 aka 是館長!是黃金蝙蝠生態館館長!
在黑暗中來去自如、安靜無聲的掠食者「蝙蝠」,在中華文化是「福氣」的象徵,而且也是臺灣哺乳類動物中種類最多的物種。
哺乳動物
張牙舞爪-哺乳動物牙齒與爪足特展
藉由一位布農族巡山員爺爺帶領孫女小莉到大自然中觀察認識不同哺乳動物,並透過食痕、足跡等介紹不同的牙齒型態與四肢的關係來闡明動物的食性及覓食方式,進而讓民眾親近大自然並呼籲大家重視生態環境對於動物生存的重要性。
自然保育
哺乳動物
原住民
橫行霸道—螃蟹
課程使用圖片和標本來介紹螃蟹和牠的分類,學習從螃蟹的構造及特徵來深入瞭解牠的生活型態。
節肢動物
蟀氣十足—蟋蟀
本教案透過圖片、標本和模型等物件,讓您認識蟋蟀的形態、發聲構造、習性、演化及其在人類文化中的相關性與應用,期待引發孩子們對周遭生物的好奇心,進而培養觀察的習慣,以及對生物與文化間的關係感到興趣。
昆蟲
EP.2 承獴關照 feat. 林文隆
2021年4月初,科博館的植物園突然發現一隻食蟹獴,我們好奇牠是從什麼地方,又是如何來到植物園的?而這隻突然來到園區的食蟹獴,是讓牠就此留下好呢?還是讓牠回歸野外環境好呢?
自然保育
哺乳動物
EP.3 愛在螢光蔓延時 feat. 鄭明倫
每到四、五月時,全臺各地陸續出現大量的螢火蟲,賞著這點點螢光形成的美景,您是否想過,這浪漫紛飛的螢光難到只出現在這個季節嗎?而造成這個美景的螢火蟲又有什麼特別的生活息性呢?
自然保育
昆蟲
EP.4 賞鯨獵人出海啦!!!feat. 姚秋如博士 aka 閱鯨無數的海上女兒
說到海邊,就想到夏天,一個玩水的季節!大家會選擇風和日麗的好天氣,到海邊遊玩,但有一群研究人員為了研究鯨豚,不畏嚴冬酷暑,不論晴雨,長期在臺灣的海岸觀察鯨豚的生態!
自然保育
海洋教育
鯨豚
EP.17【策展人開箱】-「那一刻 琥珀的記憶」特展 feat. 楊子睿&余秀蕙 aka 號稱科博館最年輕策展團隊
一般大眾最初認識琥珀,可能是在電影侏羅紀公園第一集開頭,那顆包埋蚊子的琥珀開始,又或者是在飾品上看到它的蹤影。而博物館蒐藏的琥珀,在研究上提供了什麼資訊,所包埋的物種又有哪些呢?
爬行動物
古生物
EP.21 里雉選擇 feat. 李文珍 aka 愛鳥人生水雉生態教育園區主任
如何耕耘一塊水田,由慣行農法轉變為保育水雉與生產無毒菱角兼具的福地?這季我們將帶大家一起來了解與我們生活最貼近的里山議題,第一集就讓水雉生態教育園區的李文珍主任來分享水雉的生態習性...
自然保育
食農教育
鳥類
EP.22 里物森友會 feat. 李璟泓 aka 四處架自動相機的男子漢
里山是什麼?它可能是您童年記憶中那塊奔跑的田地,又可能是您夏日抓魚抓蝦的小溪流。里山生態中很關鍵的角色是「人」,在這塊區域生活的人們與裡面的動物們到底發生了什麼樣的故事呢?
鳥類
EP.25 虎里虎途 feat. 林育秀 aka 徹夜追蹤石虎不嫌累的女孩兒
里山動物中的明星物種非「石虎」莫屬了!牠們真的會如鄉村裡的傳說般,像聖誕老公公一樣把雞揹著偷走嗎?研究人員為了追蹤瞭解牠們生存所遭遇到的各種問題,有哪些辛苦一面,又或是發生了些什麼有趣的故事呢?
環境開發
自然保育
食農教育
哺乳動物
EP.27 甜蜜好里 feat. 劉奇璋&黃俊霖 aka 養蜂老手與新手(上集)
炎炎夏日來杯清涼的蜂蜜檸檬,真是舒暢又愉快呀!但您是否想過這些蜂蜜是蜜蜂採集什麼植物的花蜜釀製?馴化的西洋蜂與野生的東方蜂又有什麼差別呢?城巿養蜂與蜂農大量採蜜養蜂的方式有什麼不同呢?
昆蟲
EP.28 甜蜜好里 feat. 劉奇璋&黃俊霖 aka 養蜂老手與新手(下集)
炎炎夏日來杯清涼的蜂蜜檸檬,真是舒暢又愉快呀!但您是否想過這些蜂蜜是蜜蜂採集什麼植物的花蜜釀製?馴化的西洋蜂與野生的東方蜂又有什麼差別呢?城巿養蜂與蜂農大量採蜜養蜂的方式有什麼不同呢?
昆蟲
EP.2 科博館的百萬昆蟲蒐藏!
科博館除了平常看到的展覽及活動以外,背後還身負蒐藏的重責大任,並蒐藏了超過160萬件的蒐藏品,而昆蟲收藏竟然佔了其中百分之60!?
昆蟲
EP.5 玉兔迎新春!
先跟大家說聲新年快樂!説到了兔年,跟兔子有關的小知識也要來補充一下,一起來聽張博士說兔子吧!
哺乳動物
海中精靈-白海豚
臺灣四面環海,擁有豐富的海洋生態資源,其中在臺灣西部有一種數量非常少且特別的珍稀動物:白海豚。然而,現今臺灣沿海與沿岸時常發生破壞與污染事件,導致白海豚的數量已經不到100隻,正面臨族群消失的危機。
自然保育
海洋教育
鯨豚
繪本說故事:恐龍女孩
關於第一位古生物學家瑪莉‧安寧的故事。 在恐龍這個詞還沒被造出來、地質學會拒絕女生加入的年代裏,十二歲的她就發現了第一件完整的魚龍化石,之後陸續又有其他重大發現...
恐龍
古生物
食人魚
自然保育
魚類
亞馬遜河魚
發源自綿長的安地斯山脈,匯集了1100條大小支流,全長6751公里,亞馬遜河以它寬廣的流域(面積795萬平方公里,相當於220個台灣),生養聚集著許許多多的生命,說它是一條河,倒不如說它是一個由無數水道與叢林交織成的綠色盆地,世界上最大的熱帶雨林就位在這裡。
自然保育
魚類
EP.26 潛入海里 feat. 黃興倬 aka 科博館海王子
海底世界的照片及影片展現著獨特的氛圍及光彩,對於這個被稱之為「內太空」的海洋,在研究人員的眼中有什麼迷人又特別之處呢?
海洋教育
魚類
1
2
3
4
5
6
下一頁
最後一頁
共120筆資料,第1/6頁
2022/09/19 更新
您想找什麼資訊?
×
查詢關鍵字
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