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中央內容區塊
選單
:::
:::

從龍到獸特展
看展覽

新聞稿

位於臺中市的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於3月29日推出年度大展《從龍到獸-大滅絕與大演化特展》,這是一場視覺震撼的化石饗宴,並深具科學文教內涵,提供您一趟兼具演化知性與生命美學之旅,千萬不可錯過!《從龍到獸特展》由科博館與甘肅地質博物館簽約合作,是兩岸科學文教交流發展的重大進展,加上和政古動物化石博物館與科博館豐富的藏品,使得這次特展可說是科博館近年來自行策劃的特展中規模最大、展示物件最豐富的國際級展覽。

在3月29日的開幕儀式中,科博館孫維新館長以「感激、感動、感慨」,和與會來賓分享這次特展開幕的心情。孫館長首先感激參與協助此一特展的所有人員,並感動地表示《從龍到獸特展》接續《世界末日特展》,從6500萬年前的大滅絕後,訴說生命滅絕與演化的故事;孫館長也感慨兩岸雖然未能更早展開科學思維的交流,但藉由這次特展,為兩岸科教展示開創積極合作的嶄新一頁,讓兩岸民眾同享幸福。甘肅省國土資源廳宋史剛副廳長表示,經過三年多的努力,來自甘肅的104件標本,如今在臺中科博館展出,標示兩岸偕手探索生命演化實質性的一步。臺中市政府文化局林育鴻主任秘書表示,非常感謝科博館推出這項兼具研究成果和藝文美感的特展,讓科學藝文教育生根,嘉惠民眾。

特展揭幕
特展揭幕
策展人科博館地質學組張鈞翔博士
策展人科博館地質學組張鈞翔博士
學生參觀特展
學生參觀特展

擔任《從龍到獸特展》策展人的科博館地質學組副研究員張鈞翔博士,長期從事臺灣地區第四紀哺乳動物的分類與演化相關研究,並參與多項博物館之展示與教育推廣等工作。張博士精心策劃《從龍到獸特展》,希望能藉由兩岸三館珍貴的化石精品,闡述龍的滅絕、獸的崛起,邀請國人欣賞這一場精采的生命演化歷程。這項特展主要分成「龍廳」、「恐龍隕落、獸類崛起」、「獸廳」三個主軸單元,各自獨立成局,又前後呼應,並以珍貴的化石物件訴說這場演化大劇!其中的龍廳與獸廳又分為下列幾個精采的單元,介紹豐富的化石標本。

(一)龍廳:本展廳以甘肅地區,中生代最後一個紀元,白堊紀的龍群為主,搭配科博館典藏與民間珍藏相關標本,建構起氣勢磅礡的場景。展示包含五單元:一、恐龍家族系譜,二、甘肅恐龍大匯集-半月金塔龍、巨齒蘭州龍、似大地懶肅州龍、曰輪敘五龍、巨型北山龍、白魔雄關龍、摺皺黎明角龍,三、相伴相生,四、千姿百態大探索,五、庖丁解剖識巨龍。另外,位於橢圓形廣場中高近9米,長近30米的蜥腳類恐龍「炳靈大夏巨龍」尤其壯觀,令人驚嘆;而其它恐龍則為詮釋當今「恐龍學」最新假說的科學論證。展場以一系列「關鍵問題」為指引-試圖誘發觀眾的好奇心、引領想像力、建構大思維與大架構。

(二)獸廳:本單元以甘肅和政、東鄉等地區所發掘,典藏於「和政古動物化石博物館」,從未離開中國,首次於境外展出的化石寶庫,新生代哺乳動物的四大動物群為主體。搭配科博館典藏現生哺乳動物骨架,與民間珍藏相關珍貴化石,建構起精緻、具藝術之美、藝廊式的展示空間,與氣勢磅礡的龍群成對比與呼應。本展示空間,區分為三個單元:一、哺乳動物家族,二、和政精華大解析(巨犀動物群、鏟齒象動物群、三趾馬動物群、真馬動物群),三、胼手胝足演化路。觀眾可經由頭骨、埋藏原件標本、立體裝架化石骨骼與古生態復原圖,層層往返穿梭,藉由展示手法的詮釋,引領進入古生物學家迷人的世界中。

《從龍到獸特展》不僅是2013年臺灣最重要的年度大展之一,同時更具有「兩岸化石精品精銳盡出」、「史上來臺最大恐龍震撼登場」、「亮點展品首度跨海來臺」等三大特色。

(一)兩岸化石精品精銳盡出:來自蘭州甘肅地質博物館與和政古動物化石博物館的上百件恐龍與哺乳動物精品化石,搭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百餘件珍貴館藏,共同述說恐龍的盛世與式微滅絕,以及哺乳動物崛起輻射大演化。串連一場從龍到獸-大滅絕與大演化的精采大戲。

(二)史上來臺最大恐龍震撼登場:在中國大西北甘肅省的高山峻嶺,埋藏珍貴的化石,記載著億萬年恐龍的滅絕,也銘記著哺乳動物的新生崛起。全長30公尺亞洲最大的炳靈大夏巨龍,將是史上來臺的最大恐龍,具有全世界最大植食性牙齒的巨齒蘭州龍、全中國最胖的黃河巨龍,也將伴隨登場。

(三)亮點展品首度跨海來臺:來自龍骨的原鄉,世界級的化石精品,甘肅省臨夏盆地的新生代哺乳動物群,首度跨海來臺展出,您前所未見的鏟齒象動物群、三趾馬動物群、真馬動物群,各種保存精緻的哺乳動物化石,像是巨鬣犬、大唇犀、劍齒虎,爭奇鬥艷、各擅勝場。讓您飽覽科學之真實、欣賞生命之美妙。

展示標本菁華選介
  1. 炳靈大夏巨龍 (Daxiatitan binglingi),亞洲已知最大和保存最完整的蜥腳類恐龍。語源:""daxia""意指黃河支流「大夏河」,流經化石產地甘肅臨夏地區。""Titan""(希臘語):希臘神話中的巨人,意指化石龐大的身軀。""bingling""源於藏語,意為十萬個佛,炳靈寺為化石產地附近的著名景點。生存於白堊紀早期 (距今約一億四千萬至一億年前),蘭州盆地河口群。發現於中國甘肅省蘭州盆地。植食性、全長約26-28公尺。
  2. 劉家峽黃河巨龍 (Huanghetitan liujiaxiaensis),世界上已知的「最胖」(最寬的臀部)的蜥腳類恐龍。語源:屬名獻給黃河,黃河流經化石產地所在蘭州盆地。劉家峽距化石產地不遠,並以此紀念劉家峽恐龍國家地質公園的建立。生存於白堊紀早期 (距今約一億四千萬至一億年前),蘭州盆地河口群。發現於中國甘肅省蘭州盆地。植食性、全長約18公尺。
  3. 康熙橋灣龍 (Qiaowanlong kangxii),亞洲首度發現的腕龍類恐龍。語源:""Qiaowan""即「橋灣」,指距該恐龍化石產地不遠的酒泉橋灣城。""Kangxi""即「康熙」,橋灣城俗稱為康熙夢城。生存於白堊紀早期 (距今約一億四千萬至一億年前),酒泉地區新民堡群。發現於中國甘肅省酒泉地區俞井子盆地。植食性、全長約18公尺。
  4. 特暴龍 (Tarbosaurus bataari),亞洲地區的暴龍類恐龍。生存於白堊紀早期 (距今約一億二千萬)。發現於蒙古戈壁沙漠。肉食性、全長約10公尺。
  5. 董氏中華盜龍 (Sinraptor dongi),生存於侏羅紀晚期 (距今約一億五千萬年前)。發現於中國新疆準噶爾盆地。肉食性、全長約8公尺。
  6. 鏟齒象 (Platybelodon) 特殊的鏟子狀下頷骨結構,使得鏟齒象能夠方便地生活在較淺的和流或沼澤中,以水草為食。鏟齒象生活於中新世 (距今約2千萬年),廣泛分佈在歐洲、非洲與亞洲一帶。
  7. 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和政羊 (Hezheng's ovibos),生存於晚期中新世,是距今500萬年前唯一的牛科動物,也是犛牛的祖先。和政羊的發現表明麝牛這類動物的起源地應該在亞洲,只是後來才通過白令陸橋遷徒至北美的。和政羊是和政地區三趾馬動物裙最有代表性的動物之一,數量非常豐富。
相關標籤:
延伸閱讀
2023/10/27 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