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中央內容區塊
選單
:::
:::

提花機
選展品

  • 人類文化廳/1F/「中國的科學與技術」展示區
  • 2006/11/07(科博電子報第304期)
  • 作者:廖仁滄(文,圖)

進到人類文化廳,最吸引人目光的就是「水運儀象台」的復原模型,這個成於北宋年間的儀器曾是全球最先進的觀測儀器。不過中國的老祖宗只有在天文學上的成就嗎?當然不是!只要走進水運儀象台後面的「中國科學與技術」展示區,自然可以發現老祖宗們在各方面的成就。

在展示區後方的位置有一堆看起來只是大小粗細不同的木條、竹筒跟許多亂七八糟的現組合起來的機器,上面還有兩個假人。別小看這堆不顯眼的組合,在它前方那塊美麗的「織金妝花柿蒂龍襴緞龍袍料」可是用它織出來的,數數圖上的金龍爪,是皇帝御用的圖紋。

織金妝花柿蒂龍襴緞龍袍料
織金妝花柿蒂龍襴緞龍袍料
提花機全景
提花機全景

這麼繁複的圖案要織出來當然不是件容易的事,明代宋應星著的「天工開物」一書中在「花機式」中把提花機的構造分成隆起的「花樓」,中間的「衢盤」,還有下方的「衢腳」。對於提花機的使用也有詳細的說明:提花機的使用需要同時有兩個人同時操作,坐在高處「花樓」的叫「提花小廝」,每次織的圖樣,都有一定的紙本,叫做「花本」,「提花小廝」主要工作就是配合底下織布的人,口中念口訣或是默記提花的順序,按照花本的紋樣來撥弄面前牽吊的經線。底下那個人則是腳踩著地綜,來回的投擲飛梭,讓緯線可以與經線結合。

至於提花機的靈魂「花本」,則是這塊織錦是否成功的重要關鍵,所以宋應星也以「工匠結花本者,心計最精巧。」來讚美結花本的人,最神奇的是畫師在將花本畫在紙上時是沒有色彩的,結花本的人用用絲線隨著花本作量度,然後在經過精密計算後,把花本放在花樓之上,也就是說織布的人並不知道織出來來的花色是什麼,隨著飛梭的反覆來去,圖樣才會慢慢出現。

如此精巧的機器,操作又繁複,雖然織出的織錦真的是十分美麗,但是進度真的是十分緩慢,這也是為何織錦一直只有富貴人家才用的起,不過在1801年,法國人賈卡(Jacquard)將中國提花機加以改良,用穿孔紋版代替花本,讓絲織提花技術進入新里程,並逐漸走向自動化。

位於中國科技廳裡的提花織機,是許多觀眾的焦點,很多人好奇的問到這樣的提花織機是如何操作?小編嚴選,特別將大陸南京雲錦織造廠師父示範畫面,上傳YOUTUBE給各位喜愛博物館的大小朋友親眼目睹,這個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資產的精湛工藝。
相關標籤:
延伸閱讀
2023/01/10 更新